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赵玉萍:从黑暗中“掷”出光明
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赵玉萍:从黑暗中“掷”出光明
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赵玉萍:从黑暗中“掷”出光明
长城(chángchéng)网·冀云客户端讯(记者 闫思宇 韩建强)5月16日,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,河北姑娘赵玉萍手捧“全国自强模范”奖章,目光坚定。她曾身处黑暗,却用标枪刺破命运的(de)阴霾(yīnmái),她的故事(gùshì)要从2024年巴黎残奥会说起。
2024年8月31日,巴黎残奥会田径女子标枪(biāoqiāng)F13级决赛赛场上(shàng),赵玉萍作为河北省残疾人田径投(tóu)掷队运动员参赛。她先是以第一投44.72米的(de)成绩,打破残奥会纪录;紧接着,又以第二投47.06米的成绩,打破世界纪录!
赵玉萍(前)的夺冠(duóguàn)时刻。图片由河北省残联提供
“那一刻,我(wǒ)等了太久!”站(zhàn)在(zài)领奖台上,赵玉萍的泪水混着汗水滑落,十几年的努力在这一刻绽放出了绚丽的生命之光。当所有人的目光向她凝聚,只有她自己明白,这一路走得有多艰辛。
31岁(suì)的赵玉萍,来自保定市定兴县两合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出生后被确诊为先天性视力(shìlì)障碍。“确诊时,我们感觉天都要塌了。”母亲刘素君回忆起那段日子,声音(shēngyīn)里有藏不住的哽咽。
赵玉萍不到1岁时,母亲一直带着她四处就医,爸爸挣钱赚医药费。经过(jīngguò)父母十几年的(de)坚持,赵玉萍的视力慢慢有所改善,她终于能看到这个世界的轮廓。当然,她也从父母沉默的坚持中,继承了那份直面苦难(kǔnàn)的勇气(yǒngqì)。
赵玉萍(右三)和家(jiā)人们团聚。图片由河北省残联提供
2012年的夏天,河北省残联(cánlián)和保定市残联联合来到当地(dāngdì)选拔运动员,16岁的赵玉萍(zhàoyùpíng)一眼就被教练相中。当时的赵玉萍对体育没有任何概念,母亲那句“出去拼一次,就算不成也不后悔”,推(tuī)她踏上了改变命运的赛道。
对于赵玉萍而言,体育训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。她(tā)看不见标枪的轨迹,只能靠教练扶着胳膊、掰着腿(tuǐ)感知动作;投掷时无法判断(pànduàn)距离,就一遍遍用脚步丈量、用肌肉记忆校准。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(xiàliànsānfú),她从没喊过苦(guòkǔ)。”教练说,这个姑娘会把每个动作在脑子里反复琢磨,直到形成条件反射。
2017至2019年,赵玉萍在全国锦标赛(jǐnbiāosài)、世界锦标赛、亚残运会中连夺标枪(biāoqiāng)、铁饼、铅球金牌(jīnpái),却在2021年东京残奥会前一个月遭遇严重(yánzhòng)拉伤。“当时胳膊肘像错位一样疼,我怕教练担心(dānxīn),没敢说。”决赛那天,赵玉萍带伤投掷出41.85米摘银,却在赛后陷入自责:“觉得对不起教练多年的付出。”
“投掷是力量的比拼,更是意志的较量。”教练的开导让她逐渐走出阴霾(yīnmái)。此后三年,赵玉萍把训练场当成战场,技术瓶颈期就加练到深夜,旧伤复发就咬牙做康复(kāngfù)。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,她拿下标枪冠军、铅球亚军(yàjūn);巴黎世锦赛再夺(zàiduó)标枪金牌,直到巴黎残奥会(cánàohuì)以破纪录的成绩圆梦。
训练中的赵玉萍(zhàoyùpíng)。图片由河北省残联提供
赵玉萍用坚韧与拼搏,在黑暗中“掷”出了一条(yītiáo)光明之路。体育不仅改变了她(tā)的(de)(de)性格,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。虽然眼前的世界模糊不清,但她的心中始终燃着一团火,那是对梦想的执着,对命运的不屈。
如今的(de)赵玉萍,不仅是赛场上的冠军,更是无数残疾人心中的榜样。她(tā)的故事(gùshì),激励着更多人在逆境中奋起,在拼搏中重生。当“全国自强模范(mófàn)”的荣誉加身,她更感肩上的责任:“我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守护、教练的栽培,更离不开国家(guójiā)对残疾人事业(shìyè)的支持。”她常回到家乡,鼓励更多残障青少年:“别被身体的局限困住,心中有光,哪里都是赛场。”
从农家女孩到世界冠军,赵玉萍用行动诠释着奋进和拼搏。或许她的世界依旧(yījiù)模糊,但手中的标枪(biāoqiāng)早已化作照亮前路的火炬,不仅为自己“掷”出光明,更照亮了无数人逆风前行的方向(fāngxiàng)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